歡迎訪問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紮根本土凸顯特色 不斷提升思政課“親和力”

文:| 來源: | 時間:2023-05-11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何更好發揮其作用正成為各高校關注的熱門課題。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堅持将提升思政課親和力作為增強學生獲得感的必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開設《生命長江》大型思政公選課,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高質量調查研究了解學生、通過開發特色課程資源吸引學生、通過塑造思政課教師新形象靠近學生,把黨的創新理論融入課堂教學,有效提升了思政課的親和力,為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增強貢獻了思路清晰、方案可行的實踐智慧。

切實進行高質量調查研究

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與發展需求

   了解學生是思政課具備親和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邏輯起點。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開設《生命長江》課程,将高質量調查研究作為基礎,尊重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發展的成長需求,把握學生發展的總體規律。

   尊重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課程團隊以調查研究為基礎,以學生學習方式和表達形式的差異性為依據,竭力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課堂,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給予學生以親切感,讓學生暢所欲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表達;采用教師、助教多方答疑的方式回應學生,力求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中,展現學生的獨特個性,給學生以良好的體驗感。

   滿足學生發展的成長需求。課程團隊通過調查研究進行課程管理模式創新,形成了全新的課堂管理模式。采用學員分組的形式進行管理,形成了教師、助教、組長、組員四級管理結構,以小組協作完成實踐任務的考核方式,加強組員之間的團結協作。這一模式以更小、更精緻的組織,提升課堂組織的效率與質量,在提升思政課凝聚力的同時,讓學生對課程和課程内部的組織産生親切感。

   把握學生發展的總體規律。課程團隊對學生的調查研究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在專題設置階段廣泛征求學生意見與建議,搭建滿足學生需求的專題框架;在教師備課階段,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反饋意見和課堂教學整體反應,不斷調整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階段,力求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後評價階段,打造學生反饋、教師調整的合理平台,不斷優化教學過程。

紮根本土開發特色課程資源

增強理論的生活氣息與情感溫度

   《生命長江》課程将吸引學生作為親和力提升的重要環節,力圖紮根本土,将特色文化、地理标志、時代印記帶進課堂,找到與思政課的契合點,從學生的學習内容入手,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

   将特色文化與思政課相融合。課程團隊紮根長江流域,解讀長江流域文化、傳唱特色鮮明的詩歌、訴說長江流域的曆史故事。課程把握文化發展的橫向脈絡,将其帶進課堂,鼓勵學生關注身邊的人、事、物,在課堂講授中注入生活氣息與溫情色彩;把握文化發展的縱向線索,從長江的源頭講到入海口,介紹長江流域各個文化圈、文化遺址,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關注文化發展的内在動力,以廣納百川、推陳出新、潤澤萬物、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勵青年學子。

   将地理标志與思政課相融合。課程團隊結合荊州地區特色開發優質課程,讓學生在自然景觀中感受大自然的偉力、在人文景觀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通過講解長江水利工程與雄偉橋梁,帶領學生感受科技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講解長江流域文物、古迹,讓學生在思政課上窺探古人的智慧、領略壯美山河的風采,激發學生的自豪感;通過講解長江奔流不息的壯美,帶領學生見識“千裡江陵一日還”的水之湍流與“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江之靜谧。

   将時代印記與思政課相融合。《生命長江》課程在空間邏輯上追求從一個校、一座城、一個省、一條江,講到一個國;在時間邏輯上講授中華民族發展曆程中長江流域的貢獻;在内容邏輯上力圖融入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實現了時代印記與思政課的融合。課程從長江開放史講起,在曆史畫卷中解析長江故事,引導學生融入曆史;講述千百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事、物的變化,引發學生的讨論與共鳴;講述國家戰略的調整與布局,通過時代印記的融合,培養學生的報國之志。

全力塑造思政課教師新形象

增強教育過程的愉悅感和氛圍感

   為确保課程教學有溫度、有态度、有深度、有高度,《生命長江》課程自開設之初就高度重視授課教師的選擇,力求通過跨學科、跨區域邀請名師,增強教師隊伍構成的原則性與靈活性;通過集體備課、磨課,增強教師語言表達的理論性與趣味性。

   增強教師隊伍構成的原則性與靈活性。課程組建了一支學曆高、職稱高、素質高、水平高的教師隊伍,确立了專業對口的基本原則,廣泛邀請校内外不同學科的學者進入課堂,為學生開闊視野、進行實踐教學提供了平台與契機。通過增強教師隊伍構成的原則性與靈活性,提高了課程的供給能力,便于教師走近學生,大大提升了思政課的親和力。

   增強教師語言表達的理論性與趣味性。課程團隊從籌備層面入手,制定課程講授基本章程,定期進行集體備課,不斷調整教師個人備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專題授課理論講授不透徹、實例講解不生動的難題。打造試講平台,為教師磨課提供指導,确保課程講授内容緊跟時代步伐,從學生視角聽課,提高教師語言表達的趣味性。

   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升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站在課程建設的角度,必須要不斷了解學生、吸引學生、靠近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打造出更有針對性、更有親和力、更有獲得感的思政課。(作者:何波 姜學勤 劉小燕)

   鍊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5/11/nw.D110000gmrb_20230511_6-04.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