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生命長江》第十季第六講:從音樂地理視角看湖北民歌

文:| 來源: | 時間:2023-11-08

新聞網訊(見習記者 張琦/文 劉文怡/攝)11月1日晚,大型思政公選課《生命長江》第十季第六講在13教A203教室舉行,藝術學院孫鵬飛副教授擔任主講人,帶來一場主題為“從音樂地理學視角看湖北民歌”的精彩課程。

孫鵬飛首先展示了一張研學期間獲得的詩歌手稿照片,引入楚歌民歌,通過塗山女嬌與大禹的愛情故事切入楚國民歌《候人兮猗》。他說,這是“南音之始”,強調湖北民歌是中國民歌情歌的發源地。孫鵬飛還提到了《越人歌》,指其展示了早期楚歌風貌。

孫鵬飛從地理和曆史角度,講解了湖北省簡稱“鄂”的由來,以及為何未改為“楚”的原因。他分别從鄂中南、鄂東北、鄂西南三個地區的代表性民歌出發,從地理視角比較三處民歌的特色。他說,“鄂中南地勢平緩,民歌曲調悠揚委婉。”在帶領大家一起欣賞了鄂中南代表作《火燒粑》《幸福歌》後,他介紹了鄂東北地區的民歌,放映了該地區民歌代表作《繡荷包》《八月桂花遍地開》等。他說道,鄂東北地區兼有平原低崗,故歌曲輕柔婉轉、細膩靈活;鄂西南地區多山地,因此民歌高亢嘹亮。他又向同學們展示了《六口茶》《黃四姐》等鄂西南地區民歌代表作。

孫鵬飛還解答了同學們的疑惑,強調民歌的傳承在于落實。他說,“我真心希望各位同學學習一首你們本地區的民歌,教會你同學、朋友,隻有這樣,我們的民歌才能活态地、可持續地傳承下去。”

                                                                                (審核 姜學勤 編輯 徐先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