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儲康華)2024年3月27日晚,我校大型思政公選課《生命長江》第十一季第二講在16教A313教室開講,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副教授徐駱擔任主講人,以“兩千多年前的荊楚之味”為主題,帶領同學們領略荊楚地區的飲食文化。

課程伊始,徐老師給同學們講了《東坡志林》中的一則小故事,通過這則故事,讓同學們對楚國的飲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強調楚國的雄厚實力是荊楚美食的堅實基礎,楚國的農業強盛來自先進的冶金技術和水利工程。随後從“荊楚之主食”“荊楚之瓜果菜蔬”“荊楚之肉食酒水”“荊楚之風味”四個方面,深層次解讀兩千多年前的荊楚之味。

談及荊楚之主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在楚威王時,楚國就有三大糧食基地,而國庫裡充足的糧食儲備“粟支十年”。楚國以稻谷為主、雜糧為輔,菰米是他們主食中的一大特色。說到荊楚之瓜果菜蔬,屈原《九章·橘頌》中提到“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徐老師說芹、蘋、薇、荠、荷、芋、藿、藜、荼是荊楚的主要菜蔬,橘柚、梅、甘棠、棗、柤、瓜、櫻桃、羊桃、栗是荊楚的主要瓜果。提及荊楚之風味,徐老師用“厲而不爽”一詞來形容,用鹹、甜、酸、辛、香五個詞來概括。講到荊楚之肉食酒水,徐老師指出,在楚國,食用狗肉之風盛行,并用狗肉來鼓勵生育,《國語·越語》:“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楚人也有自己的肥宅快樂水,早在兩千多年前,楚人便能夠制作凍飲,足以見楚人對美食的追求,這深刻影響着荊楚大地的飲食文化。徐老師從四個層面全方位地講解了兩千多年前的荊楚飲食文化,讓同學們領略了千年前楚人的人間煙火,在荊州美食傳承與發展理念的彙聚中,慰藉平凡人生的苦辣酸甜。
徐老師表示,了解楚國的飲食文化,對于我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旅遊資源、開發飲食産品等都有重要意義。希望能夠結合曆史來宣傳荊州的文旅資源,也希望同學們能熱愛生活、熱愛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