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通訊員 譚夢媛 劉子祺 汪錦燦)4月30日晚,《生命長江·大國能源》第二季第七講在武漢校區石油科技大樓學術報告廳開講。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海洋油氣鑽完井工程領域專家、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李中受邀擔任主講人,以“中國海上數字油田技術進展與展望”為主題,帶領長大學子領略深海裡的科技秘密。能源學部及傳媒學院200餘名師生聆聽講座。講座由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院長姜學勤教授主持。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講座中,李中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引入,向同學們簡要介紹了數字油田的建設背景和國内外數字油田的發展現狀。以中海油數字油田建設情況為例,他從總體規劃、應用場景劃分、秦皇島32-6油田建設經驗三個方面,就現階段我國油氣田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踐進行全面解析。他認為,在全球各領域大力發展數字技術的大潮下,油氣工業順應時代,邁開了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他指出,各油氣公司紛紛利用先進的傳感器、自動化控制、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及虛拟現實、互聯網和雲計算等技術,加強對油氣生産過程的監測和控制,提高了油田開采效率和生産效益,降低了運營成本。

談及海上數字油田鑽采技術進展,李中認為,目前國内海上油氣田開發整體邁進信息化、數字化發展階段,已實現40餘個無人平台開發,但與行業領先水平相比,智能化程度仍然偏低、生産成本較高,面臨井下數據獲取困難、作業風險與科學快速決策困難、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設施欠缺等現實瓶頸。
“碧海丹心,能源報國!”李中勉勵長大學子,圍繞“2035年全面建成智能油氣田”的總體目标,努力做理想堅定、信念執着、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奮鬥者,以數字油田為載體,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加快打造新質生産力,為國家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在互動交流環節,同學們踴躍舉手提問,問題從智能油藏技術成本控制、數字油田整體應用延伸到光纖信号地層傳輸及油工領域發展趨勢等,李中一一給予耐心解答。
姜學勤作總結講話。他說,本節課既突顯了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政治高度,又體現了數字油田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還傳遞了關愛長大學子成長成才的溫度與情懷,是一場令人回味無窮的學術盛宴。
講座在師生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圓滿結束。同學們紛紛表示,本節課的學習,讓大家真切了解奮戰一線的科研工作者乘風破浪、勇往直“潛”、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駕護航的感人事迹的同時,學到了海油專業領域最前沿的科學知識,獲益匪淺。
李中,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海洋油氣鑽完井工程領域專家,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孫越崎能源大獎等獎項,其領銜的“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技術研究與應用創新團隊”入選國家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授權發明專利48 件,發表代表性論文75 篇,出版專著9 部、ISO 國際标準 1 部。同時,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審核 姜學勤 編輯 楊雲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