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思杭/文 範慧玲/攝)“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為追尋紅軍足迹,傳承革命精神,汲取奮進力量,7月29日,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信仰教育·長征精神”研修班來到瑞金城北大柏地,在大柏地戰鬥遺址開展體驗式教學“重走長征路”,探尋大柏地戰争紅色本源,接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研修班學員早早出發,頂着驕陽、冒着酷暑集結在大柏地戰鬥會議會址。回首峥嵘歲月,重溫光輝曆程,大家駐足在紅軍第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示意圖前,在授課教官的帶領下回首大柏地戰鬥的決策、部署和行進全過程,深刻感受到勝利來之不易。“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學院黨委書記劉小燕的帶領下,全體研修班學員高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緻敬革命先烈,發出新征程再出發的動員令。


回望戰鬥曆程,凝聚磅礴力量。在教官的帶領下,研修班全體學員來到大柏地戰鬥展覽館,沉浸式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犧牲、浴血戰鬥的光輝曆程,具象化感悟“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的戰鬥”,切實感受到了戰争洗禮後“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的壯美情境。

重走紅軍路,傳承革命精神。為體驗大柏地戰鬥的艱辛與榮光,伴随着高高飄揚的紅旗和嘹亮的紅歌,全體學員頭戴草帽,手拿紅纓槍,沿着當年紅四軍的足迹重走大柏地勝利小道。從前村到戰壕,全程徒步,用心感受革命先輩的熱血赤誠。在前村,學員駐足參觀大柏地戰争革命遺址,面對牆上彈坑,聆聽紅色故事,感受先烈革命精神;在戰壕,學員登上戰壕遺址,集結高呼勝利,矢志傳承革命精神。


學蘇區曆史,揚蘇區精神。當天下午,研修班集中開展了理論學習。贛州市委黨校原副校長楊曉銀作“中央蘇區曆史與蘇區精神”專題報告,楊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央蘇區的創建曆史、蘇區精神的科學内涵和時代價值。全體學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感悟艱苦卓絕的革命曆史,重溫百年不變、曆久彌新的初心使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專題講座後,研修班舉行了結業儀式。學員代表饒玲發出了走好“我們這一代人長征路”的集體倡議;班委代表陳前燕彙報了研修活動的準備、組織、協調和宣傳工作;郭輝等5人代表優秀學員領取了結業證書。




院長姜學勤以“回望、追思、緬懷、體悟”為關鍵詞,回顧了研修班的學習曆程。他認為,本次研修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了學思踐悟相統一。如何進一步提升思政課育人實效?他指出,要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吸收消化,将此次研修所學融入思政課教學和學術研究;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将研修中的一手教學資料融入課程體系之中,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發揮思政課育人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院黨委書記劉小燕在總結中指出,學校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支持思政課教師實踐研修活動。本次研修通過專題報告、現場教學等方式開展沉浸式、體驗式研學,内容豐富、形式多樣,老師們全情投入、收獲滿滿,在“一線的專業課”和“行走的思政課”中提高了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她希望,學員們以本次研修為契機,堅持學以緻用,創新教學方法,融入真情實感,注重學理哲理道理,增強講好思政課的信心和決心,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結業儀式在全體學員們嘹亮的國際歌中結束。
(審核 劉小燕 編輯 張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