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黎娟/文 唐佳雨/攝)紅色書信傳精神,傳遞的是怎樣的精氣神呢?11月26日晚,校本特色思政公選課《信•荊楚》第八講在東校區16教A313開講。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許鋒,荊州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王剛,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黨員教師代表與廣大師生一同聆聽了思政課。

《信•荊楚》第八講“青春向黨 見字如面—紅色書信傳精神”由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青年教師孫萌主講。課程以三封紅色書信為主線,結合兩封青春書信,通過深情講述、情景演繹、紅歌表演、視頻采訪等豐富形式,再現革命先輩的血色浪漫故事。

追尋着夏明翰的革命足迹,課堂上,孫萌将夏明翰為真理獻身、為革命“出逃”、在毛澤東身邊曆練成長、發動親人參加革命、身陷囹圄而鬥志堅強、刑場賦信而信仰堅定的革命事迹娓娓道來,講述着一代革命英雄英勇無畏、舍生忘死、奉獻一切的家國情懷。
三封絕筆家書,一封言愛,一封明志,一封盼黎明,紙短情長,飽含着革命者對信仰的執着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在情景演繹環節,吳宇潔、蔡坤鵬、崔安欣三位學員深情演繹夏明翰寫給母親、妻子、姐姐的絕筆家書,将夏明翰與母親的對話,與妻子的訣别,與大姐的共鳴等可觀可感的曆史場景一一還原,讓師生在情境式體驗中真切地感受夏明翰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止不住潸然淚下。

“敬亭拱北,宛水環東,山川明秀郁蔥籠。”在課程學員常奕飛、陳志威帶來的紅歌演唱《奮飛曲》的歌聲中,師生一同重溫蕭楚女的革命足迹。“蕭楚女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也是光輝的一生。他就像一支紅燭,燃盡了自己,點燃了革命火種。”在孫萌的生動講述下,師生通過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份份珍貴的手稿,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

革命烈士的紅色家書讓人感動落淚,大學生紮根西部、服務基層的故事同樣讓人動容。課堂上,我校2020屆畢業生吳月飛、2021屆畢業生李猛分享了畢業後積極投身于西部計劃,服務于鄉村振興的熱血青春書信故事,号召學弟學妹們立志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積極服務社會,在奉獻中實現自我。
課程還舉行了《信•荊楚》第一季結課儀式暨頒獎典禮。14位同學、2個優秀小組獲得表彰。


課程負責人劉小燕表示,《信•荊楚》不止是一門課,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校本特色育人載體,是一堂堂沉浸式、師生同台教學相長的學習共同體,是團隊原創科研成果應用于第一課堂教學、以科研促進教學的生動寫照,是以“内外聯動、師生同構、共同締造”的方式完成的系統工程。


優秀學員代表馮星雨說,“《信•荊楚》這門課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溫度、示範廣度,讓我受益匪淺、深受啟發,期待第二季還能來。”

“《信•荊楚》課程第一季有計劃、有主題、參與度高、内容豐富、形式新穎、成效顯著。”許鋒在總結講話中高度評價了課程,并圍繞“信”“荊”“楚”向青年大學生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同學們以《信•荊楚》課程為起點,繼續深入學習黨史和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提升個人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二是希望同學們知荊楚、愛荊楚、興荊楚,将個人成長與荊楚大地乃至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中鑄就最燦爛的青春;三是希望同學們從革命先烈的紅色書信、模範榜樣的人生故事中汲取力量,及時解決學業、生活、愛情中的困惑與苦楚,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信•荊楚》第八講:紅色書信傳星火 革命精神勵後人—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新聞網 https://news.yangtzeu.edu.cn/info/1021/35445.htm
(審核:劉小燕 編輯:張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