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國青年報:湖北高校團學組織:讓青年在行走中長本領

文:| 來源: | 時間:2024-12-25

最近,華中科技大學大四學生張凱樂與團隊“七十二辨”的夥伴,不時受到某頭部短視頻平台數據安全部門邀請,圍繞“防詐騙AI識别技術”進行交流分享。

這一技術,源于該團隊此前的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在相關企業調研時發現,利用AI技術僞造的音頻、短視頻常常真假難辨,給不法分子留下巨大詐騙空間。經過近一年的摸索,這支大學生團隊開發出一套基于大模型的風險内容識别系統,可以對存在詐騙風險的内容實時檢測并在第一時間發出預警。

“七十二辨”團隊的成長收獲,是湖北高校團學組織引導大學生常态化參與社會實踐、探索社會實踐育人新格局的一個縮影。

“既要上好‘行走的思政課’,又要上好‘一線的專業課’。”團湖北省委副書記林桢棟介紹,近年來,團湖北省委在學校“大思政”工作體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找準定位,推動全省高校将社會實踐與思政教育、學科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全年常态化開展社會實踐,逐步探索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新模式,實現服務青年學生思想引領與學習研究雙提升,助力學校育人和地方發展雙促進。

                              “人生沒有躺平的捷徑,隻有反複淬煉成長”

今年10月,在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一堂别開生面的校本思政公選課《信·荊楚》正式開講。課程素材來自該校“信·荊楚”大學生團隊的實踐成果。

該團隊大學生跋涉數千公裡,深入博物館、檔案館、烈士故居、紀念館,搜集到革命先輩留下的200多封紅色書信。泛黃的紙張背後,大學生們讀到了革命者“忠于愛情、忠于事業、忠于親情、忠于組織”的高尚情懷,觸摸到了有血有肉、可親可敬可感的先輩形象。

“同學們行走荊楚大地,對紅色書信進行搜集、整理、解讀、宣講,這樣的社會實踐如同一個切口,一些道理由此被講深、講透、講活。”帶隊指導老師、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黨委書記劉小燕說。

“我也要回去,建設家鄉!”原本計劃畢業後到沿海一線城市發展的武漢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帕如克·帕爾哈提有了新目标。

撞擊心靈的成長,源于此前一次萬裡尋訪實踐。

武漢科技大學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今年,該校材料學部60餘名師生組成“鋼魂鑄夢”社會實踐隊,先後走訪武鋼集團有限公司、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等8家國家重點鋼鐵企業,開展紅色尋訪、科技服務等活動。

真實的國情社情體驗,是學生最好的思政課堂。與紮根鋼鐵生産一線數十年的老學長促膝長談,這群年輕人認識到,“人生沒有躺平的捷徑,隻有反複淬煉成長”。

基于走訪,該實踐隊形成4萬餘字訪談實錄,帕如克·帕爾哈提和隊友一起參加學校“精淬課堂”大學生素質報告會,宣講了自己心中的“鋼鐵精神”。

                                      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本領、曆練自我

青年學子在“讀懂中國”的深入行走中“有觸動”,在“中國之治”的一線解答中“展作為”。

今年5月,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團委以問題為導向在全校征集社會實踐選題,覆蓋民營經濟發展、科技自強自立、生态環境保護等方面。該校千餘支團隊全部帶着選題投身實踐。

洪湖市瞿家灣鎮是革命老區,為了助力當地“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态協同發展”,該校青馬志願服務實踐隊隊長、思政教育專業本科生蔡雅婷和隊員們在老師指導下,于出發前制定了詳細的調研計劃。

大家用16天走訪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瞿家灣紅色小鎮、水生植物園等地,收集調研問卷500多份,回校後撰寫報告《聚“紅”賦能 向“綠”而行》,對瞿家灣鎮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8個方面的建議。

對于這份報告,洪湖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評價道“為我市探索‘紅色-山水-旅遊-産業’全鍊條發展模式提供了借鑒參考。”

引導在校大學生從基層一線發現真問題、把問題帶回實驗室和課題組,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本領、曆練自我。團湖北省委對今年全省18196支實踐團隊梳理發現,其中“學術性”“研究式”“課題型”團隊過半,實踐育人的範式與内涵正在改變。

今年,華中科技大學成立“科技強國力行團”,組建310支實踐隊開展揭榜式創新實踐,2100名青年學子前往浙江、雲南、黑龍江等20餘個省份,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科技創新前沿和社會發展需求,察困境、解難題。

該校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光聯未來”社會實踐團隊在一些大型通信企業參觀調研時,發現共性問題:智算中心内部光纖光纜線束數量巨大、布局複雜,運維難度較大;在處理雲計算等相關業務時,光纖數據傳輸速率緩慢。

針對痛點,該團隊研發、首創多項核心技術并進行疊代,成功突破了溝道輔助型多芯光纖的設計與制備,完成相關工藝創新。目前,相關技術已應用于多家企業,助力AI大模型等業務迅速發展。

                        胸懷“國之大者” 心系“省之要事”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家治理研究院(中國農村研究院)今年組建了“青年‘鄉’約 助力振興”實踐隊,90餘名青年學子奔赴24個省(區、市)的53個基層社區、村莊,對53名基層青年先鋒代表開展尋訪活動。隊員們發放、收集問卷2250餘份、整理文字材料124萬字。通過在生産一線實踐,他們為課堂理論研究獲取了鮮活素材。

引導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将自我發展與時代需求同頻共振,團湖北省委今年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助力鄉村振興、流域綜合治理調研服務等11個重點專項,遴選立項省級重點實踐團隊391支。

武漢大學“青春共建美麗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生态環境損害修複法律機制專題實踐隊,是團湖北省委組建确立的29支“流域綜合治理調研服務”省級重點團隊之一。

“抓末端治已病”還是“抓前端治未病”?為了找到完善長江流域生态修複法律機制的答案,同學們在長江上、中、下遊實地走訪,訪談20餘位生态、水事、法律界等專家學者,深入了解相關案件的處理情況與實踐困境。

将“小我”融入“大我”,結合自身學科專業,找準“小切口”展開“大縱深”,深度參與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們收獲滿滿。該團隊撰寫的調研報告,被相關省部級單位采納,并報送至最高人民法院。

同樣是着眼于“長江大保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江研境學”實踐團将目光聚焦到了沿江的23萬漁民身上。時值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實施中期,該團隊對退捕漁民的生計轉型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并提出了實現可持續生計的政策優化策略。相關成果也被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等單位采納。

“胸懷‘國之大者’、心系‘省之要事’,全省各級團組織持續加強校地聯動,努力構建多方協同、雙向賦能、共建共享的社會實踐工作新機制,在融入中心大局中展現更多擔當作為,在全方位實踐育人中提質增效,不斷凝聚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力量。”團湖北省委書記劉治田表示。https://s.cyol.com/shuzibao/cmsfile/cms_json/zqzx/Newspaper/content/202412/25/content_404700.html?isshow=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