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支部 姜學勤
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前夕,91歲高齡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因病逝世。
袁隆平院士是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雙聘”院士,在中國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征的超高産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并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取得重大進展,為中國糧食持續穩定增産做出了突出貢獻。袁隆平院士逝世後,習近平總書記深切悼念并送花圈,全國人民以各種形式送别袁老,長沙群衆自發到醫院送别并自發到殡儀館獻花祭奠。
袁老是中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一身踐行“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創新的一座豐碑。在袁隆平院士攻克水稻育種各種難關的過程中,很多共産黨員在困難的條件下,千方百計為袁老創造科研保障條件。從安江農校到湖南省農科院,從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九局的熊衍衡,到九局局長趙石英,到國家科委主任聶榮臻元帥,再到華國鋒主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在“兩彈一星”攻堅的關鍵時期,所有黨員幹部都能崇尚創新,都能堅持“農業為基礎,農輕重為序”的工業化道路,為袁老的水稻育種創新、成果推廣保駕護航。全國芸芸衆生的廣大普通群衆,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一直到新時代今天,都在努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轉化着袁老的科研成果、升華着袁老的價值,使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袁隆平院士、黨員幹部和普通群衆一起構築了中國自主創新的“一盤棋”,也必将為新發展階段實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每當我們一日三餐端起碗的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在祖國大地上的布“稻”者袁隆平院士。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