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支部 塗江波
2018年7月12日至16日,受學校派遣,我有幸參加了由湖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處主辦的湖北省高校延安精神教育工作骨幹實踐研修。這次實踐研修的地點放在了革命聖地井岡山。井岡山不僅僅是一座山的名稱,它早已成為了一種符号、一種象征,這裡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一塊“浸透着烈士鮮血的聖地”,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被朱德同志贊譽為“天下第一山”,因此,對于身為一名黨員的我而言,這是一次朝聖之旅、尋根之旅。抱着這樣的思緒,在研修期間,我随整個團隊,陸續參觀了黃洋界哨口、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大井毛澤東舊居、龍江書院、小井紅軍醫院、小井紅軍烈士墓、永新三灣改編舊址、茅坪八角樓等紅色舊址,接受現場教學。我重走了朱毛挑糧小道,去尋找無私無畏的紅色足迹;觀看了大型實景演出、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回首過往的峥嵘歲月。在參觀毛澤東、朱德舊居時,我親眼見證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幹革命、打江山的艱難困苦;在小井紅軍醫院和小井紅軍烈士墓碑前,我為紅軍将領張子清、曾志老紅軍的事迹感懷不已,潸然淚下;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内,我仔細聆聽解說員的介紹,邊聽邊看,近距離接觸一件件真實的曆史文物,審視一幅幅珍貴的影像資料,不願放過博物館裡的每一個細節,試圖去重構輝煌壯闊的革命曆史畫卷。在與曾志、王佐等革命先烈的後代面對面座談互動時,聽他們追憶先輩的不朽行迹,我再一次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品格。離開井岡山前,我和大家一道,身着紅軍裝,在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鞠躬,敬獻花圈,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寄托深切哀思。當看到紀念堂吊唁大廳四周的牆面大理石上,密密麻麻地嵌刻着井岡山鬥争時期壯烈犧牲的15744位烈士名字、還有那塊漢白玉的無字碑時,我的内心感到無比震動。革命先輩為了取得勝利抛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獻出寶貴的生命,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這種可歌可泣的精神将永遠為後人所稱頌,他們的英魂将永遠安眠在井岡山連綿秀麗的山嶺上。在紀念堂外,在黨旗前,我們重溫了入黨誓言,那一刻,我内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共産主義的信仰更加堅定。
五天的井岡山朝聖之旅很快就結束了。這次研修雖然時間短暫,但安排緊湊有序,内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多樣,理論聯系實際,将井岡山的紅色資源、區位優勢濃縮、貫穿在各種形式的專題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教學、信念教育、訪談教學、音像教學中,寓教于“景”,寓教于“行”,将厚重的曆史轉化為鮮活的教材,收到了顯著效果,原來隻存活于書本上的井岡山曆史和井岡山精神,通過專家聲情并茂的授課,通過一張張珍貴的曆史圖片、一曲曲經典的紅色旋律、一個個悲壯動人、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一幕幕生動逼真的戰鬥場景,生動、鮮活地展現在每位學員眼前,使大家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難以忘懷。至少對我來說,留下了太多的感染、太多的啟迪、太多的沉思、太多的激勵、太多的折服,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震撼和共鳴,精神受到了一次次洗禮和振奮,“一次井岡行,一世井岡情”,這次經曆将會永遠留存在我悠長的記憶裡,加固成我的信念和信仰。信念和信仰是人生中最最重要和寶貴的東西,它主宰着一個人的世界觀,指引着一個人前進的方向。恰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曾深情說過的:“回想過去那段峥嵘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