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教學管理

研究生院關于統計2018屆博、碩士畢業生課程學分、英語六級成績、論文發表等情況的通知

文:| 來源: | 時間:2017-10-19

 

一、考查目标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試涵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物質與世界、實踐與世界、社會及其基本結構、個人與社會、聯系與發展、曆史規律與社會形态的更替、認識與實踐、認識形式與認識過程、認識活動與思維方法、真理與價值、社會進步與人的發展等專業基礎知識。要求考生比較系統的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内容結構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概念       30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90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30
4、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30分(共6小題,每小題5分)
 簡答題     60分(共4小題,每小題15分)
 論述題     60分(共2小題,每小題30分)
三、考查範圍
(一)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1、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态
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哲學的基本派别: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産生和基本特征
時代課題的哲學解答
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
徹底的批判性為标志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3、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和方法
确立辯證的思維方式
确立正确的人生觀
确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
(二)物質與世界
1、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物質:标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時間和空間:運動着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2、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
人類社會産生的自然前提和現實基礎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從物質到意識
意識産生的自然前提和社會基礎
意識: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意識的結構和功能
意識與人工智能
4、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物質形态的多樣性和同源性
物質形态的層次性和同構性
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證明及其實踐意義
(三)實踐與世界
1、實踐的本質和結構
實踐: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
實踐:人的存在方式
實踐的理性結構和社會結構
2、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實踐的主體和客體
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實質
人對物質世界實踐把握的基本環節
3、實踐與世界的二重化
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實踐的世界觀意義
(四)社會及其基本結構
1、社會的本質和整體性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社會是不斷自我更新的有機體
社會結構:交往活動的制度化
2、社會的經濟結構
生産力:人與自然之間現實關系的體現
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産關系的總和
階級:特定經濟結構中的人群共同體
3、社會的政治結構
政治結構及其核心
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及其發展趨勢
4、社會的文化結構
意識、意識形态和文化結構
文化結構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
文化結構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功能
傳統文化與社會現代化
(五)個人與社會
1、人的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
人的個體發生與社會遺傳
現實的個人與現實的社會
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
2、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
人的社會價值
人的個人價值
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系
3、社會創造人與人創造社會
社會關系的生産和再生産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六)聯系與發展
1、聯系的普遍性和發展的方向性
世界的普遍聯系與系統聯系
物與物的關系和“為我而存在的關系”
運動、變化、發展及其方向性
2、聯系和發展的規律性
反映聯系和發展相統一的決定論
規律及其實現:從可能到現實
聯系和發展的規律體系及其核心
客觀辯證法、主觀辯證法與實踐辯證法
(七)發展的基本規律
1、質量互變規律
質、量、度
量變、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量變和質變的複雜性及其與突變的關系
2、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及其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關系
矛盾論與系統論
3、否定之否定規律
肯定與否定
否定之否定及其實質
“否定性的辯證法”與實踐觀、矛盾觀
(八)曆史規律與社會形态的更替
1、曆史運動的規律及其特殊性
發展過程的自在形式和自為形式
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階級鬥争的規律及其曆史作用
2、曆史規律的實現途徑
科學技術革命:生産力發展的突破口
社會革命和改革: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兩種形式
偉大人物:曆史規律的發現者和曆史任務的提出者
人民群衆:曆史的創造者
3、社會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樣性
社會、社會形态、社會經濟形态
社會形态更替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社會形态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九)認識與實踐
1、認識的發生
實踐: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認識的種系發生
認識的個體發生
2、認識的本質
認識: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認識的本質與人的社會性
反映客觀世界與創造客觀世界
3、認識的結構
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同構性
認識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
認識結構演化與發展的特點
(十)認識形式和認識過程
1、主體觀念地把握客體的基本形式
認識:感性直觀與理性思維的統一
認識的感性形式及其社會曆史性
認識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質
2、認識的過程及其内在機制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反思、建構與虛拟
語言、符号與認識
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十一)認識活動與思維方法
1、認識活動中的思維方法
辯證法、認識論和方法論
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2、辯證思維方法及其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關系
知性思維與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當代思維的基本方法
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關系
(十二)真理與價值
1、真理
真理及其屬性
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标準 
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
2、價值
價值的客觀基礎
價值的主體特征
價值的相對性
價值與評價
3、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
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性
實踐:真理與價值統一的基礎
(十三)社會進步與人的發展
1、社會進步及其标準
社會進步的基本含義
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代價
社會進步的最高标準
2、人的發展及其曆史進程
社會進步中的人的發展
人的發展的曆史形态
3、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
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
人的異化及其揚棄:從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
共産主義: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社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