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我校大型思政公選課《生命長江·大國能源》第八講在武漢校區B-105室正式開講。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副教授徐駱老師圍繞“荊楚之味”這一主題,為選修本門課程的本科生與參加旁聽的師生帶來一堂精彩絕倫的聽覺盛宴。

徐老師從《東坡志林》中兩人大談自己抱負的故事說起,講述了古人對“吃”文化的重視。徐老師指出,荊州作為楚國一線城市,在飲食文化上也比較能夠體現楚國風采。了解楚國的飲食文化,對于我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旅遊資源,開發飲食産品都有意義。

“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賈而足。地勢饒食,無饑馑之患。”楚國的雄厚實力是荊楚美食的堅實基礎,先進的冶金技術與先進的水利工程造就了楚國農業的強盛之況。“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楚國糧食之豐富令人驚歎。
徐老師指出,楚人吃的主食以稻谷為主、雜糧為輔。宋以前,菰米(又叫“雕胡”)作為中國人的主食之一,是主食中的待客上品。芹、蘋、薇、荠、荷、芋、藿、藜、荼、橘柚、梅、甘棠、棗、柤、甜瓜、櫻桃、猕猴桃等則是楚人常吃的瓜果蔬菜。

另外楚人也有屬于自己的“快樂肥宅水”,桂酒、椒釀、密酒、凍飲等都是常見的美飲。宋代街頭飲品種類更是繁多,如雪花酪、酸梅湯、冰鎮琥珀膏、冰鎮果子幹、杏仁冰豆腐、雪泡豆兒水、甘草冰雪涼水等。到元代,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而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講到“荊楚之風味”時,徐老師表示荊楚之風味主打一個“厲而不爽”,以鹹味、甜味、酸味、辛香味為主。露雞、烤鵝肉、蒸菜、生姜茶則為荊楚特色風味美食。徐老師的精彩講授讓課堂上同學們的肚子餓了,卻也讓他們的精神飽了。徐老師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向同學們講述兩千多年前楚人的美食美飲,引得台下笑聲頻頻。
(審核 姜學勤 編輯 徐先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