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袁田 黎娟/文 唐佳雨/攝)尋書信,研史實。7月22日,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循着紅色足迹來到了中央檔案館和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啟第二天的尋訪調研工作。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赴中央檔案館查閱大廳尋訪調研)
檔案記錄偉業,曆史啟迪未來,一件件泛黃的檔案就像一幀幀曆史畫面不斷回放。在館内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團隊師生有序展開了紅色書信查閱工作。一是重點檢索湖北籍共産黨員英雄模範的書信,二是對館藏的全國各地紅色書信進行挖掘。查閱過程中,整齊統一的紅色隊服、師生認真投入查閱的場景吸引了中央檔案館開放查閱大廳國處長的注意。國處長主動與團隊師生進行交流,了解團隊來意和項目開展情況後,她表示深受觸動并主動帶領其他工作人員為師生提供查檔幫助。雙方就紅色書信整理研究工作做了交流研讨,并表示期待後續的合作交流。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隊員就所尋得的書信展開研讨)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在中央檔案館查閱大廳所尋得的書信)
據悉,團隊在中央檔案館開放查閱大廳共尋得周逸群、萬濤、恽代英、蕭子升等二十餘人,共計六十餘封紅色書信。
追随紅色足迹,赓續紅色血脈—走進香山革命紀念館。展館以圖片、實物、文獻和檔案等形式,全景式生動呈現了黨中央在香山停駐期間為新中國誕生奮鬥的光輝曆史。字迹斑駁的書信、各版本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國旗圖案原稿……一件件曆史文物,反映了中國共産黨人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團隊師生時而駐足閱讀館藏書信,時而觀看曆史影像,時而交流研讨,收獲頗多,共調研尋得劉少奇、林伯渠、周恩來、陳毅等十餘人,共計二十餘封紅色書信,為下一步出版第二本紅色書信專著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尋訪香山革命紀念館)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尋得的部分紅色書信)
據悉,香山革命紀念館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正式對外開放,共展出圖片800餘張、文物1200餘件,是目前國内唯一全面展示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時期輝煌曆史的大型展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信·荊楚”團隊将以革命先輩為楷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高質量實踐促進高質量發展,為學校建設“雙一流”高校做好保障支持。
(審核 劉小燕 編輯 張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