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信·荊楚”團隊赴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北大紅樓、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開展尋信調研

文:| 來源: | 時間:2024-07-24

(通訊員 黎娟 馮星雨/文 唐佳雨/攝)尋箋叙史,信火相傳。7月23日,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信·荊楚”暑期集中實踐隊赴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北大紅樓、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憶峥嵘歲月,尋紅色書信。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封深情的書信如何準确傳遞給收信人呢?在北京故宮向東3.5公裡的貢院6号,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這裡是我國唯一收藏和利用郵政、郵票文物進行相關學術研究與交流的國家級行業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團隊師生依次參觀了“龍年生肖郵票展”“‘牢記初心使命、奮進新征程’郵票展”“郵票館”“郵政館”等展區。通過一枚枚郵票、一件件文物,感受書信傳遞的曆史變遷,重溫革命時期交通郵政人“保守機密,人在文件在”“排除千難萬險,勇往直前完成傳遞任務”的英勇事迹,也被當代鄉村郵遞員“隻要有郵件,郵車就得走;隻要有人在,郵件就要抵達”的堅守深深感動。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尋訪調研)

尋訪北大紅樓,感悟革命精神。從紅樓中門進入,“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的标題映入眼簾,6個部分,19個單元,958張圖片、1357件文物、40件藝術品分布在各展廳,描繪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團隊師生沿着革命先輩的足迹,逐一參觀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等主題展區。時而駐足停留,圍繞展櫃裡的一封封書信展開研讨,解讀書信背後的曆史故事;時而認真觀看圖文資料、仔細聆聽視頻影像,交流探讨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深切地感受先輩們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崇高精神,感受共産黨人的堅守與信仰。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在北大紅樓尋訪調研)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在北大紅樓尋得的部分紅色書信)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序廳内,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歌詞鑲嵌在牆上,不少參觀者駐足立正,神色嚴肅,低聲吟唱,用歌聲傳遞心情。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團隊師生認真聆聽解說,逐一參觀了“中國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東方主戰場”“得道多助”“偉大勝利”和“銘記曆史”等8個展覽篇章,通過一幅幅生動的曆史圖片、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段段富有感染力的影像視頻,深切感受到中國人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甯死不屈的民族氣節,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經曆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禮。據館内講解員介紹,目前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館藏抗戰文物3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17件(套),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抗戰文物史料體系。“在加強保護研究的同時,注重活化利用,挖掘文物史料背後感人故事,還原嚴密的曆史證據鍊。”這對于團隊尋訪調研紅色書信是一筆寶貴的資源。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尋訪調研)

經過一天的尋訪調研,團隊共尋得毛澤東、蔡和森、李大钊、胡适、鄧恩銘、鄧穎超、趙一曼等十餘人的紅色書信二十餘封。據悉,明日團隊還将前往山東華夏書信文化博物館,持續開展尋信工作,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立新功。

(審核 劉小燕 編輯 張雲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