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黎娟/文 唐佳雨/攝)在距離濟南火車站不遠處,有一棟巴洛克風格的二層建築,這裡就是山東華夏書信文化博物館。7月24日,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信·荊楚”暑期集中實踐隊一行9人來到博物館尋訪調研,并就加強雙方合作進行座談交流。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尋訪山東華夏書信文化博物館)
座談會上,博物館馬館長向團隊到館調研交流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曆程。“信·荊楚”團隊指導老師、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黨委書記劉小燕着重介紹了團隊三年來尋信、解信、傳信的實踐經曆和豐碩成果,并表示山東華夏書信文化博物館作為目前全國第一座書信文化主題的博物館,是重要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隊員與博物館館長座談交流)
雙方圍繞紅色書信整理研究、實踐教學、合作育人等展開深入研讨。一緻認為,博物館與高校在研究方向、工作内容和工作職責等方面有很多共同點,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發揮各自優勢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赢。馬館長表示,館校合作共建是提高育人質量,實現以文化人的重要嘗試和探索。博物館将以此次館校合作為契機,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與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在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科研項目、資源共享、文化建設等多方面開展有效合作。

(圖為“信·荊楚”團隊為博物館贈送紅色書信專著)
座談交流會後,在馬館長的引導下,團隊成員依次參觀了博物館的書信文化史、古代書信集粹、近現代書信集粹、山東名人書信集粹、革命烈士書信集萃等五個部分,尋得胡适、葉聖陶、宋慶齡、魯迅、楊绛、雷鋒等革命先輩的書信,這些書信或蒼勁,或娟秀,或樸實,或行雲流水,或洋洋灑灑,是珍貴的紅色書信研究史料。

(圖為“信·荊楚”暑期實踐隊隊員在館内尋訪紅色書信)

(圖為濟南電視台采訪團隊指導老師、成員)
此外,團隊指導老師劉小燕、成員袁田分别受邀參加了濟南電視台采訪,就三年來團隊堅持做好尋信、解信、傳信工作和此行來博物館尋訪調研談感想。
(審核 劉小燕 編輯 張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