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黨建動态
黨建動态
首頁 > 黨建動态 > 正文

【黨員故事彙】杜巧玉-國士無雙,十七年的隐者——王淦昌.doc

文:| 來源: | 時間:2021-05-27

思政課部荊州黨支部 杜巧玉

他的名字叫王京,是一位如今甚少國人談及的元勳曾經有人評價他的成就:任何人隻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項,就足以在中國科技發展乃至世界科技發展曆程中名垂青史。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他放棄了自己的科研興趣和科研成績,背井離鄉十七年全身心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當中。“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他還有一個名字,叫王淦昌

王淦昌出生于江蘇省常熟市支塘鎮,他年少坎坷,在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父母皆因病去世,是外婆支持他一路讀書到清華。讀書期間,面對飽受欺淩的祖國,王淦昌許下科學救國的宏願。1960年,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從中國撤走大批科研專家,中國的核武研究一時陷于困局1961年,王淦昌回國,黨中央作出重要決定希望他能隐姓埋名,參加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并要他放棄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做他不熟悉但是國家迫切需要的應用性研究。王淦昌毫不猶豫,立志以身許國。

王淦昌數十年如一日,深入車間,親力親為,投身核武研究的第一線。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從原子彈到氫彈發展時間跨度最短的國家。伴随着重大科研成果的誕生,王淦昌各種榮譽職位加身。但大多都被他拒絕了,他說别人可以擔任的工作,我何必一直擔任下去呢?但是有一項工作我是不會辭掉的,就是科研。

“可以沒有什麼,但一定要有什麼?”這樣一道有着豐富答案的填空題,在王淦昌這裡,答案是“可以沒有諾獎,但一定要有核武”、“可以沒有王淦昌,但一定要有王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