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學術動态
學術動态
首頁 > 學術動态 > 正文

習近平文化思想系列研究之一: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現代化 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 來源: | 時間:2023-12-14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正确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現實價值提供了思想指導。尤其“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鞏固文化自信自立的曆史必然。因此,以提高生産力水平和社會文化認同需求為切入點,深入探究中華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必然性與實踐方向,是回答時代問題、促進曆史融合的必然選擇。

中華傳統文化的内涵與特征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曆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态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内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我們的結晶,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内容,同時包含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

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産方式制約着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中華民族曆史上以家庭為最小單位的相對穩定的生産方式為主導,這一生産方式在滿足人民生産生活要求的同時,為中華文化的産生、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在中華民族農業生産方式帶來的穩定内核與強大包容性的共同作用下,外來文化在交流碰撞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實現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并存,中華傳統文化的穩定内核與強大包容性,使之能夠在制度變革、朝代跨越的曆史變遷中不斷沉澱,能夠在波濤洶湧、風高浪急的沖擊中巋然不動。

中華傳統文化綿延不絕,其發展與創新始終立足中國社會存在。邁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以唯物史觀科學分析中國實際,提出諸多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文化思想,既傳承曆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人民共同發展,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堅實的文化基礎和獨特文化内核,着力推動具有現實價值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現代化

文化是社會經濟、政治的集中反映。新航路的開辟開啟了全球化進程,人财物超越地域限制在世界範圍内的流動,帶來了經濟貿易繁榮、生産方式劇變與交流融合擴大,同時引發了世界文化洪流的沖擊,尤其是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實力,将其主張作為所謂“普世價值”,導緻世界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合理。中華文化要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必須堅守住中華傳統文化這個源頭活水,堅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站到新的曆史起點,社會生産力總體水平顯著提高,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曆史意義和現實價值,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是中華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隻有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價值。

在新時代,随着生産方式的變革和生産力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增添了高質量的文化認同需求。在新時代,我們要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基本準則和必由之路,在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中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與現代社會相适應、與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推動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傳承和弘揚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協調、與現代社會相适應,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提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自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内在動力和根本保障,必須把握好這個關鍵手段。

要堅持中國共産黨對新時代文化建設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把握正确方向,小切口、深探究,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具有現實價值和實用意義的精華,賦予其時代内涵與全新形式,把蘊含家國情懷和文化精髓的故事講生動講精彩。運用好中國共産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凝聚力量推動文化制度改革,為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要做好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營造大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氛圍。人民群衆是文化的主體,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要讓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有機融入人民群衆日常生活,尤其要用好重大慶典、傳統節日等優秀載體,借助主流媒體、先進科技等有效手段,帶動人民群衆在飲食、服飾、禮儀中感受和認同中華傳統文化,引導人民群衆在真聽、真看、真做中接受和内化中華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群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身文化主體性。

要深挖古籍思想精華,築牢中華傳統文化自信自強根基。古籍是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見證,凝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力、向心力、價值觀,象征着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之源,能為中華民族創造燦爛曆史、面向輝煌未來提供龐大精神力量。要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要堅持從古籍中汲取養分,植根本民族文化沃土,立足中國具體實際,堅持獨立自主、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開放包容,與時俱進,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與繁榮。

      http://news.cnchu.com/jzrb/wap/html/2023-12/09/nbs.D421000jzrb_A001.htm#nw.D421000jzrb_20231209_5-A003.htm?time=1702097285696(作者單位: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賈廷秀  李茜茜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