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課程編碼:01071TS024
學分:2.5分
總學時:40學時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1、課程目的與任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曆史進程、曆史變革、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增強理論思維,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2、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門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重大意義,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
3、考試及成績評定
該課程為考試課程,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平時成績:随堂測試(2次)+平時表現(包括考勤、平時作業、讨論發言情況以及課堂筆記等)+學會反思為40%,考試成績為60%
4、課程狀況
省級精品課程。教研團隊成員:李振華、陳松林、張雲、祝冬芹、張莉、關明、郭永珍、莊蕊蕊等。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英文名稱: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課程編碼:01071TS025
學分:2.5分
總學時:40學時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1、課程目的與任務
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社會曆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認識和處理各種實際問題。
2、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有關概念、範疇以及各種原理之間的聯系,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知識,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并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分析問題。
3、考試及成績評定
該課程為考試課程,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平時成績:為40%,考試成績為60%。平時成績考核按照師範認證全過程進行考核,内容包括:學習經典10%,鞏固練習10%,研習報告(或 學會反思)10%,基礎測試10%。(任課老師亦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設置考核内容,但不得少于四項,在長江雨課堂進行無紙化考核)。
4、課程狀況
在建校級精品課程。教研團隊成員:董繼祥、徐駱、張志超、嚴小成、侯愛琴、汪安平、萬敏、劉瓊、劉雅、王賢鋒、鄧铿、蔣萍、何波、饒玲、易丹、彭孝光。
三、思想道德與法治
英文名稱: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課程編碼:01071TS026
學 分:2.5分
總學時:40學時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1、課程目的與任務
《思想道德與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之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于一體,是高校各專業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通識教育課程。該課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生觀、中國夢、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法律等五個方面的内容。要求學生學習該課程後,掌握人生觀、理想信念、中國精神、道德和法律的知識;具備樹理想、明是非、懂善惡、會創新、懂法用法的能力;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自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保證學生達成專業的相應畢業要求。
2、教學基本要求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标包括知識、能力和價值三個方面的目标。具體而言,知識目标是使學生掌握人生觀、理想信念、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道德、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内容。能力目标是培養學生領悟人生真谛、樹立遠大理想、弘揚中國精神、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錘煉道德品格、提升法律素養的能力。價值目标是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為成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因此,教學的基本要求是運用哲學、管理學、曆史、文學、法學等知識闡釋清楚人生觀、中國精神、道德、法律等内容,引導學生确立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場、确立“四個自信”,幫助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
3、考試及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包括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兩個部分。平時成績:占比40%,包括經典閱讀報告、基礎測試、回顧反思。期末考試成績:占比60%,采取閉卷考試方式,内容涵蓋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考試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等。其中,基礎知識大概60分左右,價值考察20分左右,能力考察20分左右。
4、課程狀況
在建院級精品課程。教研團隊成員:肖芬蓉、張小芳、湯波蘭、範慧玲、鄧铿、陳應春、韓笑、餘晶晶。
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英文名稱: Outline of Modern China History
課程編碼:01071TS027
學分:2.5分
總學時:40學時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課程性質:通識教育課
1、課程目的與任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中國近現代史的基礎知識,把握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線索及發展規律;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使學生樹立正确的曆史觀,培養其正确分析曆史事件、評論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産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怎樣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領會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更加堅定地在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
2、教學基本要求
緊密結合中國近現代的曆史實際,通過對有關曆史進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運用科學的曆史觀和方法論分析曆史問題、辨别曆史是非的能力。
3、考試及成績評定
該課程為考試課程,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平時成績以平時作業、課堂表現等方式評定,占總成績的30%,包括學會思考(占比10%)、基礎測試(占比10%)、鞏固練習(占比1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題、問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等。
4、課程狀況
校級精品課程。教研團隊成員:尹業香、王文華、塗江波、薛陽、王光霞、張偉、陳先蕾、杜巧玉、郭輝、莊蕊蕊等。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課程編碼:01071TS028
學分:3分
總學時:48學時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1、課程目的與任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備密切聯系思想實際和學習實際,做到學以緻用、學用結合、有的放矢。善于用這一思想觀察社會、思考人生,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走好青春之路的力量源泉。樹立廣大青少年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聽黨話、跟黨走,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保證學生達成專業的相應畢業要求。
2、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的學習,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把握曆史經驗的基礎上推動解決新時代社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3、考試及成績評定
該課程為考試課程,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平時成績:以平時考核、課堂讨論等方式評定為40%,考試成績為60%
4、課程狀況
在建校級精品課程。教研團隊成員:敖廷華、姜學勤、周勝美、伍廉松、鄧亞中、盧軍、陳長軍、陳思杭、孫萌、張雲霧、陳質晶、陳前燕、何章銀、莊蕊蕊、劉雅。
六、形勢與政策
英文名稱:Current Affairs and Policy
課程編碼:(01071TS013、01071TS016、01071TS019、01071TS020)
學分:2分(0.5+0.5+0.5+0.5)
總學時:32學時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1、課程目的和任務
“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正确認識新時代國内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面臨的曆史性機遇和挑戰的核心課程,是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準确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2、教學基本要求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形勢與政策》課作為大學生必修課要列入大學教育全過程,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努力做到系統講授與形勢報告、專題講座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讨論、交流相結合,正面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
3、考試及成績評定:綜合考核方式,撰寫四篇結課論文。
七、社會實踐
英文名稱:Social Practice
課程編碼:01071SJ009
學分:2分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1、課程目的與任務
《社會實踐》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為全校本科專業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該課程旨在通過實踐,使學生系統把握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具備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了解我國社會發展現狀,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道路和制度的理解和自信,引導學生從各種社會各界群體身上認識理解如何做人的道理,了解社會不同企事業單位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達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通過該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能力和調查報告的撰寫能力,逐漸樹立起學生待人接物誠信友善、學習工作敬業樂群的價值觀。
2、教學基本要求
(1)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民情,增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深入實際了解社會主義改革實踐的成功經驗和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實際問題,增強社會主義信念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責任感、使命感;
(2)深入工農,了解勞動人民的工作、生活狀況,學習勞動人民的勤勞樸實、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良品德,培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體驗勞動生活,了解生産實際,增強勞動觀念和實踐第一的觀點,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個人撰寫一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可組團撰寫一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組團人數在2-6人;參加校團委、院團委組織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可以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與思政課暑期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完成,但需按思政課的實踐要求進行調查和撰寫報告。
3、考試及成績評定
實習報告重點考察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性質與社會的關系、能否準确表達思想并與社會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學術規範意識。
(1)學術規範意識:考察點——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的真實性。
(2)專業的職業性質與社會的關系
(3)準确表達思想并與社會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
根據對以上三方面論述的情況給定分數。